欢迎访问西安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官网!

百年航程 有“侨”精彩|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的成立背景

2021-10-09       来源:陕西省侨联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海外侨民最多的国家。到全国性抗战爆发时,全世界的华侨总数为750多万人,遍布各大洲。虽然中共在初创时期就与海外华侨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但一直到1935年“华北事变”后,才真正开始以全民族抗战的形式将海外华侨作为重要的统战对象加以争取和团结,华侨工作也随之开始系统化、制度化、理论化,并开始高度重视对于归国参加抗战的华侨之组织建设工作。这一时期,中共直接发起和组建的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以下简称“延安侨联”),就是中共新的华侨工作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共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于归国参加抗战的华侨之组织建设工作的具体实践。

成立背景

一、中共在倡导全民族抗战的同时,其华侨政策也开始逐步调整和转变

1935年8月1日,驻共产国际的中共代表团以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名义起草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向全国各界、各阶层、各党派发出了全民族抗战的“恳切号召”,倡导建立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也第一次明确地将“一切关心祖国的侨胞们”与其他阶层并列,视其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团结对象。

51.jpg

《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中共开始将“抛弃关门主义”建立“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作为基本策略,具体阐释为:“团结一切可能的反日的基本力量”,“团结一切可能的反日同盟者”,“不使一个爱国的中国人不参加到反日战线上去”。具体在华侨政策方面,中共开始“称赞他们历来帮助中国革命的爱国举动”,明确提出要“积极保护华侨”,“为华侨提供庇护”,“欢迎华侨资本家到苏区发展工商业”。同时,中共派李立三、吴玉章、廖焕星等于1935年在巴黎创办《救国时报》,在国外广泛宣传中共的全民族抗战主张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中共提出建立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号召后,在海外华侨中引起强烈反响。各地华侨除积极支持“一二·九”运动,正面声援学生的爱国义举外,还强烈谴责国民党当局镇压民族救亡运动,对外妥协、对内内战的行径,积极响应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

二、陕甘宁边区政府建立,中共开始以稳定政权形式推进华侨工作

1937年9月6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更名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作为中共直接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政权,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改善了边区人民生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赢得海外华侨的广泛好评和尊重、信任。边区政府的建立,使中共开始以地方稳定政权组织的身份合理合法地推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具体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大力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号召华侨回国参与抗战救国工作。边区政府成立不久,《新华日报》即发表社论,“动员全世界的千万侨胞,积极参加抗战”。毛泽东更是明确表明中共对华侨的态度,“共产党是关心海外侨胞的,愿意与全体侨胞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二是建立早期的华侨组织机构,“开展和充实华侨救国组织,统一华侨救亡运动的领导”。1938年1月,廖承志受中共中央委派前往香港,与先前抵港的潘汉年等筹建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1938年秋,中共有关部门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陕北公学等学校挑选20多名华侨党员和青年学生组成海外工作团,由朱德担任工作团主任,到东南亚各国侨胞中宣传中共的抗日主张。

1940年5月31日,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慰劳团抵延安访问,通过考察,认为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其勤劳诚朴,忠勇奉公,务以利民福国为前提”;延安边区“纪律严明,秩序井然”,与国统区及国民党官员形成极鲜明对照。陈嘉庚对延安的经济、社会建设给予高度评价,明确指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52.jpg


陈嘉庚(前中)率南洋华侨慰劳团抵达延安

三、大批归国华侨奔赴延安参加革命,推动了延安华侨组织的建立

随着中共各类华侨机构的设立,中共倡导的全民族抗战之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得以有力宣传,各国华侨开始积极回国参加抗战。其间,海外各地华侨青年受华侨中进步组织的影响和中共抗日主张的感召,经由各种渠道前往延安学习和工作,投身革命事业。在他们看来,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像一块大磁石,吸引着海内外青年,投身进革命的洪流里”。1938年成为华侨青年奔赴延安的高潮,仅5月至8月三个月间,“由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去延安的……华侨青年78人。抗战初期,在延安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的青年有2000多人,其中华侨青年达200多人”。

面对越来越多的华侨青年拥向延安,国民党政府开始百般阻挠,在南京、西安等归国华侨青年赴延安的中转地,以证件不匹配、“宣传赤化”等为由进行扣押,并于1939年5月“在陕甘宁边区周围设置5道封锁线”,阻止归国华侨青年奔赴延安。国民党设置的种种障碍,并没有能够阻碍华侨青年“不到延安誓不停”的决心。据统计,抗战后到延安的“知识分子总数仍达4万余人,仅归侨青年就约600人”。据1942年的国内媒体报道,“当时北平大学生到国统区的只有20%,而奔向解放区的则达70%”。归国华侨青年到延安后大多被分配到各干部学校学习,陕北公学更是成为华侨青年最为集中的学校。

随着抗战的进行,赴延安的归国华侨不断增加,延安的华侨组织也开始酝酿和组建。陕北公学华侨联合会、南洋华侨回国服务团驻延安办事处(简称“华侨留延办事处”)先后成立,使中共的华侨事务从宣传、组织等多方面得以顺利开展。各组织对华侨的有效动员,使中共更进一步认识到华侨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华侨为抗战中的重要力量,延安华侨应起核心作用,以推动全世界千余万华侨同胞积极参加祖国抗战。”同时,延安的归国华侨在中共统战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延安华侨应当负责沟通祖国与华侨的联系,将祖国革命运动同华侨运动联系起来,使华侨运动成为祖国革命运动的一部分。”

友情链接
陕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
中国共产党西安市委员会
西安市侨商会
西安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西安市人民政府

微信公众号

029-87222500